在古代,每逢冬至節到來之際,廟堂之上百官朝賀,帝王休政;民間則店鋪歇市,學生也要放假。
到了今天,人們雖然已不像過去那樣隆重地慶祝冬至節,但各地在冬至時依然有不少獨特的風俗習慣。
如今的山西,在冬至節里還保留著哪些特色習俗呢?
和我國大部分地方一樣,山西在冬至這一天,也是要吃餃子的。山西交城、文水等地,過冬至講究吃羊肉餃子,因羊肉性熱,可暖胃健脾。
寧武扁食
寧武水餃是山西省忻州市寧武縣的特產,寧武人稱餃子為“扁食”,其特點是:皮薄、餡大、肚兒圓,在寧武縣,餃子成為宴席、婚嫁、喜慶節令、迎賓的美食,做餃子時寧武人在皮兒上特別講究均勻、細膩、綿薄、光滑,提之揉輕,揪之有彈性,照之如玉似晶,可見日光影象。餡兒以青山羊、肥綿羊、上等羯羊肉,取其肉滿膘肥,紅白相間處,剔盡脂膜,去盡骨質,洗過刀砧,精切細剁。
玻璃餃子
玻璃餃子堪稱大同女人的絕活,做出來的餃子皮如玻璃,水晶一樣玲瓏剔透,口感極佳,的確是一種可觀可餐的地方風味,是用大同盛產的土豆煮熟去皮碾壓成泥,要反復不斷地碾壓至土豆成糊狀,同等重量的白面用開水燙成熟面團,再把土豆泥、白面和同等重量的土豆淀粉揉合在一起形成光滑的面團,面搓成長條分割成劑子,搟成餃子皮兒,包入葷餡或素餡兒,捏成餃子,上鍋蒸熟。
莜面餃子
莜面餃子又名山藥餃子,將莜面小劑子用兩個手掌搗成有波紋的橢圓小皮子,內包山藥絲(此處的山藥其實是土豆,在山西方言中將土豆叫做山藥蛋)或蘿卜"英子"(葉子)等的餡子,捏成餃子。
餛飩
除了餃子之外,山西人在冬至時節還有吃餛飩的習俗。
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,十分兇殘,百姓用肉餡包成角兒,取"渾"與"屯"之音,呼作"餛飩",恨而食之,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,故相沿成俗。
吃火鍋
雁北、大同等地,冬至節這天,女婿攜重禮拜謁岳父岳母,岳父母則要隆重設宴招待,要吃火鍋。晉西北有些山村,仍流行冬至節宴請教師,習慣用燉羊肉招待老師。